为什么要建立“太空天文台”


1990年4月,美国将口径约24米、重约11600千克的哈勃望远镜直接送上680千米高的轨道,这项计划花费大约15亿美元并且经历了15年。此前,已经有近百颗各种类型的天文卫星上了天。

地球上大小天文台不计其数,为什么又再花如此大的代价发射“太空天文台”呢?

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观测一次日食,辛苦准备了好几个月,却因为遇到阴雨天而大为失望。如果可以飞到云层之上,就不会受坏天气影响了。这就是太空望远镜的第一个强大优势。

南天有个美丽的南十字星座,但在我国长江以北的地区,不能看见它。但南半球的众多地方,又不能看见我们熟悉的北斗星。天文卫星环绕地球运行,“巡天遥看一千河”,可以看到全部天上的星体,这又是地面天文台不能达到的优势。

在地面上,哪怕天气明朗,因为相当浓厚的大气层如大海一样翻腾不息,依然会使望远镜里的星像颤动以及模糊。在大气层以外的地方星光就不会闪了,而且同样的望远镜所看见的星像远比地面上清晰许多倍。并且,太空中并没有大气散射光,星空背景也只是黑暗的,24小时都可以进行天文观测。

特别重要的是,大气层对红外光、紫外光以及X射线和γ射线有着相当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许多天文卫星都是到太空去观测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光线,因而有大量重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