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为什么说数从劳动中来
你晓得我们目前数的数1、2、3…是自哪儿来的吗?数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因为它产生的年代太长远了,根本没法考证了。可是有一点能够肯定,数的概念与计数的方法是在有文字记载以前便已经很快发展起来了。考古学家已证明,人类自从5万年前便采用了某些计数方法来计数了。原始时候的人类,天天必须出去打猎与采集野果子等食物来维持生存。有的时候他们......
为什么1+1可以等于1
我们初学算术时,就已知道1+1=2了。这是确定无疑的。假如有人做加法而1+1的答数不是2,那就要得0分。但是,当我们学到了二进制制的计数法后,就知道在二进制制里1+1=10而不是1+1=2了。由于在二进制制里,根本就没有2这个数字。 现在这里又写了这样一个等式1+1=1。到底是什么道理呢?这叫做逻辑代数中的加法。 ......
为什么铁拉闸一推就会收拢
居住在城市里的小朋友,在上学或者回家时,假如沿马路留心观察一下,你一定可以发现,有些商店或建筑物的铁拉闸,尽管很重,但是开关起来却十分轻便。 为什么一扇巨大的铁拉闸,只要一推,它就被合拢了,但是拉伸开来,却又是那样地牢固呢? 假如你仔细地观察这些铁拉闸的个别构造,那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因为它们是由一个个的......
为什么汽油桶、热水瓶是圆柱形的
汽油桶、热水瓶等,都是用来装液体的容器。不知平时你注意过没有,装液体的容器,大都是圆柱形的。这是否有数学方面的道理呢?有的。 我们生产一件容器,都希望可以用最省的材料,来装一定体积的液体。或者说,用同样的材料,做成的容器的容积最大。 在平面几何里,我们学过计算圆面积以及一些正多边形的面积或周长的方法。例如:......
为什么不渡河能知河面的宽度
不过河却要测量一条河的宽度,对一个懂得几何学的人来讲,与不爬到树梢上去却测量树的高度同样简单,我们能使用与测量不可以接近的高度的一样方法来测量不可以接近的距离。这二种测量方法都是用别的一个利于直接量出来的距离来代替我们所要测量出的距离。下面来介绍一种十分简单的用“三针仪”测量河面宽度的方法。 什么称“三针仪”呢?便是......
为什么《周髀算经》是中国最早的数学书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数学知识也是源远流长,可是中国古代数学启蒙在何时,至今还无法确定,我们只能由考古学的发现与有关文物、文献作出大概的推测。 大约在公元前5000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有力表明,中国在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和农业生产有关的土地丈量、房屋建筑、仓储结构甚至天文计算都是离不开数学的。 ......
为什么算筹是人类最早的计算工具
算筹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最先靠实践创造和广泛流传使用的简单计算工具之一。 算筹是如何产生的呢?《后汉书》上曾经有关于算筹的记载:“隶首则乱,陈子筹昏。”“乱”和“昏”的古语含义是用来形容禽兽不计其数,这足以表明远古时代人们随着畜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用手指头和结绳已不能满足计算猎物的需要了,于是人们就开始从那时......
为什么能快速画出五角星
我们介绍三种用直尺与圆规很快画出五角星的近似方法。像这样,你以后在彩纸上再画五角星的时候,可以方便多了。 方法一:口诀“城外道儿弯,城门五面开”,首先在纸上用圆规画个圆,然后画出圆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AC与BD;之后分别用C、D作圆心,用直径BD的半径作弧,两弧交在E点。则OE便近似等于圆的内接正五边形之边长。自A点......
为什么有哥德巴赫猜想
无论检验多大的数都可以发现,大于4的偶数一定可以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而大于7的奇数部可以写成三个奇数素数之和。 6=3+3,8=5+3 10=5+5,… 100=97+3,102=97+5… 9=3+3+3,11=5+3+3… 99=89+7+3,101=89+7+5,… ......
为什么有时我们只求近似值
假如有人问你:“今年几岁了?”你会回答:“我15岁了。”这个回答是正确的,但15只是你年龄的近似值,它并不十分精确。如果你的朋友也是15岁,要比较你们两个年龄的大小,就必须知道你们生在哪一月,也就是,你必须说出自己的年龄是14岁零几个月才好比较。但它依然是个近似值。如果你们两人同时生在10月份,那么,必须更准确地知道你们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