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为什么有无限大与无限小

人们通常碰到的数,不管是实数或是复数,都有确定的量值,就说是有限的。这充分反映了我们一般碰到的事物都是有限的,总能用这些数来计量。 我们在长期的不断认识过程中,又开始产生两个新的概念。最早,人们把整个宇宙说成只是地球,但航海学的测量却又测得地球半径大约为6370公里,它对人们来说,是一个十分大的数。16世纪,哥白尼的......

继续阅读

为什么算筹是人类最早的计算工具

算筹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最先靠实践创造和广泛流传使用的简单计算工具之一。 算筹是如何产生的呢?《后汉书》上曾经有关于算筹的记载:“隶首则乱,陈子筹昏。”“乱”和“昏”的古语含义是用来形容禽兽不计其数,这足以表明远古时代人们随着畜牧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用手指头和结绳已不能满足计算猎物的需要了,于是人们就开始从那时......

继续阅读

为什么不渡河能知河面的宽度

不过河却要测量一条河的宽度,对一个懂得几何学的人来讲,与不爬到树梢上去却测量树的高度同样简单,我们能使用与测量不可以接近的高度的一样方法来测量不可以接近的距离。这二种测量方法都是用别的一个利于直接量出来的距离来代替我们所要测量出的距离。下面来介绍一种十分简单的用“三针仪”测量河面宽度的方法。 什么称“三针仪”呢?便是......

继续阅读

为什么有数学黑洞“西西费斯串”

传说在古希腊神话中,科林斯国王西西费斯被罚将一块巨石一直推到一座山上,但是不管他如何努力,这块巨石总是在到达山顶之前就滚下来,于是他只好再推,并且永无休止。世界著名的西西费斯串就是依据这个故事一举得名的。 什么叫西西费斯串呢?它是随便一个数,如35962,数出这个数中的偶数个数以及奇数个数、及全部数字的个数,就能得到......

继续阅读

为什么1+1可以等于1

我们初学算术时,就已知道1+1=2了。这是确定无疑的。假如有人做加法而1+1的答数不是2,那就要得0分。但是,当我们学到了二进制制的计数法后,就知道在二进制制里1+1=10而不是1+1=2了。由于在二进制制里,根本就没有2这个数字。 现在这里又写了这样一个等式1+1=1。到底是什么道理呢?这叫做逻辑代数中的加法。 ......

继续阅读

为什么《周髀算经》是中国最早的数学书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数学知识也是源远流长,可是中国古代数学启蒙在何时,至今还无法确定,我们只能由考古学的发现与有关文物、文献作出大概的推测。 大约在公元前5000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有力表明,中国在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和农业生产有关的土地丈量、房屋建筑、仓储结构甚至天文计算都是离不开数学的。 ......

继续阅读

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

为了防止四则混合运算时相互发生混淆,使计算得到一个已经确定的结果。人们先后结合生活和实际生产的各个需要,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明确规定:要“先乘除,后加减”。为什么科学家会如此规定呢?因为这样规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它的理由如下: 1.这样规定运算顺序,更加符合生活实际需要。请看下面例子。例1:王大妈到布店买了3米红布,每米红......

继续阅读

为什么田忌赛马能得胜

齐王和大将军田忌商量赛马。他们约好:双方各自出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各1匹。一次举行三场比赛,输的每输一场便要付给对方1000两黄金。因为齐王的马要比田忌同一等级的马匹都要稍胜一筹,但在每场比赛中,双方都采用同等级的马加以对抗,后来齐王连胜3场,获得了3000两黄金。 没有多久,齐王再次邀请田忌来参加赛马。田忌感到十......

继续阅读

为什么说0的意义不是没有

上学以后我们最先学习的是算术课,便认识了0这一数字,它可能是你所学过的最小的数字了。那么0是什么含义呢?若用手指数铅笔盒内铅笔的数目,1代表一支铅笔,则0便表示无铅笔,0的意思便是没有,若你学过减法,而10减10等于0,意思是说减没了,好象10个苹果让人吃掉了,最后一个不剩。看来0确实表示没有。 平常0是表示没有,可......

继续阅读

为什么有近似值

有的时候可能有人将问你:“你们年级有多少位同学呀?”你并不知道确切的数字,可你知道你班上有35位同学,共有4个班,因此你会说:“大概140名吧!”这时你所给出的数字便是近似值,由于你不知到底有多少位同学,所以就用近似值取代了准确值;并且你的分析也十分正确,年级中总共有143位同学,你所给出的近似值与准确值是十分接近的。近似值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