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惨败
11月19日黎明,前苏联红军在大风雪中向顿河方向的德军展开猛烈反攻。几小时以后,当消息传到伯希特斯加登时,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的主要将领们正在阿尔卑斯山胜地流连忘返。
希特勒及其随行人员于11月22日回到大本营。这天已是前苏联红军发动进攻的第四天,前方传来的消息很坏。南北两面的前苏联红军已在斯大林格勒的西面四十英里顿河河曲上的卡拉赫会师。当晚,第六军团司令保罗斯将军发来一份无线电报,证实他的部队已被前苏联红军包围。希特勒立即回电,指示保罗斯把他的司令部迁入城内,布置困守,部队解围前的给养将由空运解决。
但是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因为,现在斯大林格勒地区被切断了退路的德军共达20个师,还有罗马尼亚2个师。按照保罗斯将军来电要求,每天空运的军需物资至少须750吨。然而德国空军缺少足够的运输机,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即使有足够运输机,在这样风雪交加的天气中,在前苏联战斗机已占空中优势的地区,也并不是全都能完成任务的。尽管如此,戈林仍对希特勒保证,空军可以担负这项工作,可是实际上始终没有开始做这项工作。
实际上,为第六军团解围是比空投更为切实可行和有希望的办法。11月25日,希特勒把最有天才的战地指挥官冯·曼施坦因元帅从列宁格勒前线调回来,委派他担任新建的顿河集团军司令。他的任务是从斯大林格勒西南向前推进,为第六军团解围。
但是现在对这位新任司令官的解围要求,简直是办不到的。曼施坦因竭力向他解释,唯一的成功的机会在于第六军团从斯大林格勒向西突围,另一方面曼施坦因自己的部队以第四装甲军团为前锋,向东北进攻,夹击处于这两支德军之间的前苏联红军。但是希特勒仍然坚持己见,不同意从伏尔加河撤退。
正如曼施坦因跟最高统帅争辩时所说,这种做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俄国人的力量实在太强了。尽管如此,曼施坦因还是不得不怀着沉重的心情,于12月12日发动了进攻。这次进攻称作“冬风计划”,倒是名副其实,因为这时俄国的严冬的寒风已猛袭南部草原,积雪成堆,气温降到零下。反攻起初颇为得手。霍特将军所率的第四装甲军团,沿科切耳尼科夫斯基到斯大林格勒的铁路线两旁,向东北推进到离斯大林格勒约有75英里的地方。到12月19日,该军离斯大林格勒南郊已不到40英里。到21日,该军离城已不到30英里。夜晚时分,被围的第六军团部队已能看到在大雪覆盖的草原的那一边,援兵所发的信号弹了。
第六军团这时如果从斯大林格勒向第四装甲军团的前进阵地突围,可以说肯定会获得成功。可是希特勒又一次禁止第六军团突围。
希特勒在这个问题上一点也不肯让步。此时士兵们饥饿沮丧,对最高统帅部失去信心,伤员得不到适当照顾而奄奄一息,还有成千人在冻死。
霍特将军正面和两翼遭到俄国人日益坚强的抵抗,再也无力越过这最后30英里,打到斯大林格勒。第二天,新命令发下来了。命令要求霍特应即停止向斯大林格勒推进,派遣他所率的3个装甲师中的一个师到北面的顿河前线,他自己则率其余部队就地死守。德军为斯大林格勒解围的努力失败了。
1943年1月8日早晨,3名红军青年军官带着一面白旗,进入斯大林格勒北部的德军防线,把苏军顿河前线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的一份最后通牒送交保罗斯将军。最后通牒提醒保罗斯,他的部队已被切断,解围无望,连空中接济也不能保持了,最后通牒说道:
“你军已陷入绝境。你们饥寒交迫、疾病丛生。俄罗斯的寒冬还只刚刚开始。严霜、寒流、暴风雪还在后头。你的士兵缺少冬衣,卫生条件又差到极点……你们的处境已一无希望,继续抵抗下去实在毫无意义。”通牒要求保罗斯于24小时之内答复。
保罗斯将军立即将最后通牒的全文以电报发给希特勒、并要求准予便宜行事。但最高统帅立即驳回了他的请求。在红军要求保罗斯将军投降的期满之后,又过了24小时,即1月10日早晨,前苏联红军以5000门大炮狂轰猛炸,展开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最后阶段。
这一仗打得激烈而残酷。在瓦砾成堆、遍地冰冻的城内废墟上,双方都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英勇,不顾一切地进行战斗。但是战斗并没有持续多久。在6天之内,德军的袋形阵地已缩小了一半,只剩下15英里长、9英里宽的一块地方。1月24日,德军阵地又给前苏联红军一劈为二,最后一条小型的临时跑道也失去了。过去,飞机还运来些供应品(特别是治疗伤病员的药品),并运走了2.9万名伤病员,现在再也不能降落了。
前苏联方面再给他们这些勇敢的敌人一次投降的机会。1月24日,前苏联的使者带着一份新的建议来到德军阵地。保罗斯又一次感到左右为难:是向疯狂的元首尽服从的天责,还是尽责挽救残部使之免于灭亡,实在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又向希特勒请示。
希特勒的答复仍然是:不许投降。第六军团必须死守阵地,直至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他们的英勇坚持对建立一条防线和拯救西方世界将是永志难忘的贡献。
此时继续抵抗不仅无意义、无用处,而且还是办不到的事。1943年1月底,这一场史诗性的战役已近尾声,像一支点完了的蜡烛,就要劈啪几声油干火灭了。1月28日,这一支曾经喧赫一时的军队的残兵余卒现在被分割在三小块袋形阵地之中,保罗斯将军的司令部在南面的一块,设在当初生意鼎盛、如今已成一片废墟的“万有”百货公司的地下室里。总司令保罗斯将军坐在黑暗角落里的行军床上,样子万分颓丧。
1月30日下午7点45分,第六军团司令部的发报员自己决定发出了最后一份电报:“俄国人已到了我们地下室的门口。我们正在捣毁器材。”最后写上“CL”——这是国际无线电码,表示“本台停止发报”。
在第六军团司令部并没有发生最后一分钟的战斗。保罗斯和他的参谋部并没有按希特勒的命令坚持到最后一兵一卒。总司令的地下室的黑黝黝的洞口,有一名俄国下级军官率领一班士兵来探头伸脑窥看。俄国人叫里面的人投降,第六军团的参谋长施密特将军接受了要求。保罗斯瘫软无力地坐在行军床上。施密特问他:“请问陆军元帅,还有什么话要说吗?”保罗斯连吭一声的力气都没有了。
北面的一个德军袋形阵地中是两个装甲师和四个步兵师的全部残兵余卒,坚守在一座拖拉机工厂的废墟中。2月1日夜间,部队接到希特勒总部发来的一个电报。电报说:
“德国人民期望你们与守卫南面堡垒的部队一样,履行你们的职责。你们继续多坚持一天、多坚持一小时,都有利于建立一条新的战线。”
2月2日快到中午时分,这支部队支持不住终于投降了。投降之前给最高统帅发去一份电报:“……已对占压倒优势的敌人战到最后一人。德国万岁!”
冰雪满地、血肉模糊的屠场似的战地,终于沉寂下来了。2月2日下午2点46分,一架德国侦察机在城市高空飞过,发回电报说:“斯大林格勒已无战斗迹象。”
而此时,9.1万名德军(其中包括24名将军),正在冰雪途中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凄凉的西伯利亚战俘营。这批战俘都是饥肠辘辘,身患冻伤,大部分还负了弹伤,人人迷茫颓丧。他们抓紧了裹在头上的满是血污的毛毯,以抵御零下24度的严寒。两个月以前,这一支远征部队共有28.5万人,可是现在除了2万名左右罗马尼亚部队和2.9万名伤员已空运回国外,残存的就尽在于此了。其余人员已全部战死。即使是在这年冬天正向战俘营作艰苦行军的这9.1万人中,也只有5000人战后有幸能活着回到德国。
这时,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暖气烧得热呼呼的大本营里,正在大声责骂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将领们不懂得如何和何时杀身成仁。其实,真正该对这次巨大灾难负责的正是希特勒自己的固执和愚蠢。
希特勒和蔡茨勒将军接着就如何向德国人民公布投降消息的问题,简单地交换了意见。2月3日,即保罗斯等投降后的第三天,最高统帅部发布一项特别公报:
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结束。第六军团在保罗斯陆军元帅的卓越领导下,忠实地履行了他们打到最后一息的誓言,为优势的敌人和不利于我军的条件所压倒。
德国广播电台在宣读这项公报时,先放送低沉的鼓声,宣读之后放送了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的第二乐章。接着希特勒宣布全国志哀四天。四天之内各地所有的剧院、电影院和其它一切娱乐场所全都停止营业。
纳粹分子狂妾可怕的大迷梦,终于在冰天雪地的斯大林格勒,在酷热如焚的北非沙漠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