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帝王要到泰山去封禅


在中国古代时期,帝王在登基称帝之后大都要去泰山封禅。这是一种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古代人们对宗教信仰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封禅封什么呢?按照古人的观点,泰山乃是五岳之首,上通到天,泰山下面的一座小山(梁父)是下到地府。所说封禅,便是在泰山上筑土成坛,燔柴(烧柴禾)在坛顶,以祭天,此称叫“封”。在泰山下面的小山(梁父)上选择一块地方(称为折)瘗埋祭品,叫做禅。两方面合而称为“封禅”。原始的宗教观念主要是向自然界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崇拜,像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等,都很可能成为崇拜的对象。当人们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像这种繁杂絮多的信仰也得到进一步概括与归纳,产生出天和地的观念。人们把日月星辰归结于天,山川湖海归结于地,对天地的信仰也得以形成。泰山封禅便是这种信仰的一种表现。泰山封禅乃是建立于帝王的统治“受命于天”观念的基础之上的。帝王也在自己的统治获得一定成绩后,去泰山封禅,也意味着对天地之神报告太平并且致以谢意,感谢他们让国家风调雨顺、民生安乐的功劳;另一方面,在泰山封禅同时证明着自己的统治也是受命于天的。

传说中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须、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都曾经去泰山封过禅。因此推断,可能向天地信仰的起源相当古远。

有关封禅泰山还有很多传说,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据说也曾去过泰山封禅,并且归途中避雨的松树,也被称做“五大夫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