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


公元前4000年,古希腊哲学进入系统化阶段,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427年柏拉图生于雅典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父亲名叫阿里斯东,母亲叫柏里克蒂娥尼,是改革家梭伦的后裔。

柏拉图本名阿里斯托克利,据说因为他生有一个阔额头,所以得了个浑号“柏拉图”,后来这个名字也就叫出了名。

柏拉图青年时代,正当伯罗奔尼撒战争,18岁时他应征入伍。他青年时期象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富于文学兴趣和才能。20岁时成为苏格拉底的学生。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已经腐败的雅典民主派处死,柏拉图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

苏格拉底被处死后,柏拉图不得不暂离雅典,大约从28至40岁,他作了一次海外游历。

他先到邻邦墨加拉,从那里渡海去北非。他先后到过希腊殖民城市昔伦尼和金字塔之乡埃及。然后来到南意大利,在那里接触到毕达哥拉斯派门徒如阿基达等;这些人才哲学有着坚定信念,知识渊博,又执掌着政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柏拉图曾经有三次西西里之行,他试图把政治理想付诸现实,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第一次是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到达西西里岛,在叙拉古宫廷会见僭主狄奥尼修一世,宾主交谈并不投机;僭主信奉军事实力,柏拉图谈论唯心论哲学,结果不欢而散。

第二次是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应戴昂邀请去叙拉古担任新即位的狄奥尼修二世的教师。

第三次是公元前361年狄奥尼修二世再邀柏拉图前往叙拉古,结果仍不顺利,败兴而归。

据说柏拉图在返国途中被人卖为奴隶,幸得熟人慷慨解囊,以二十明那替他赎身。

公元前386年,柏拉图在雅典近郊凯菲索区的阿卡德米体育场开办了一所学校,他一边教学,一边著作,做了一名教师。他在阿卡德米的入口处写了“不懂几何学者勿入”的字样,告诉人们,没有几何学的知识休想登上柏拉图的哲学殿堂。

柏拉图主持学园约40载,学园的建立是他生命史上的转折点,在某些方面还是西欧科学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事件。对于柏拉图来说,这意味着在长期等待之后,已经找到了他一生真正的工作。

柏拉图的著作大都是以对话体裁写成的。主要有:《辩诉篇》,《克利托篇》,《普罗塔戈拉篇》,《高吉亚篇》,《曼诺篇》,《共和国篇》,(即《理想国》),《菲多篇》,《宴话篇》,《菲德罗篇》,《智者篇》,《法律篇》等。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代表作,涉及他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但主要地是讨论所谓“正义国家”的问题。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希腊城邦开始发生危机,于是他留心于探索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究竟定下一套什么样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才能够建立起称得上是理想的国家?这种国家在本质上既可以克服某些城邦(如雅典)所固有的“弊病”,又可以作为一切城邦(甚至外邦)理应仿效的“范型”。大概这就是柏拉图在殚心竭力地构造他的理想国家时,所面临和考虑的主要课题。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以80岁卒其天年。是在参加一个弟子的婚礼中,小睡一憩竟长眠而未起的。柏拉图死后,他所创立的学园由门徒主持代代相传,继续存在了数世纪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