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米骚动”


日本和美国一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大地发了一笔战争横财。

战争使得日本国内的垄断资本财富膨胀,同时又给普通民众带来了新的贫困和灾难。1918年夏,日本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斗争——“米骚动”。

“米骚动”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投机商人故意人为抬高米价,巧取豪夺。

1837年,大盐平八郎领导的大阪市民暴动,是19世纪上半期最大的一次米骚动。

1836年时,日本发生新的饥荒,导致米价飞涨。幕府派驻大阪的主管官吏不仅不设法赈济,相反却与奸商勾结,鱼肉人民。

曾任下级警官的大盐平八郎卖掉藏书,赈济贫民,制定了起义计划,并向农村和城市散发传单,谴责富商,号召民众起义反对幕府和大商人的统治。

大盐平八朗率领城市贫民攻打米店和富商住宅,将粮食分给贫民。大盐平八朗领导的起义发生在幕府统治的心脏地区、当时与江户、京都并列为三大都市之一的大阪,起义者有意识地争取城市贫民和农民联合行动,在传单中提出了减轻农民负担、打倒幕府及其官吏等反封建口号。

在大盐平八朗的影响下,河内、备后、摄津等地农民举起大盐平八朗的旗帜,纷纷起义响应,有8万人卷入这一运动。大盐平八朗领导的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了,但它是推翻德川幕府统治的一个信号。

1918年3月,富山县渔民妇女要求当局降低米价遭到拒绝。她们便捣毁奸商米店,并和前来镇压的警察发生冲突。

这个运动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饥饿的劳动群众到处都起来袭击米店,分配粮食,并捣毁投机商店和警察署。

与此同时,工人们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支持“米骚动”。参加“米骚动”的群众达到1000万人以上,席卷了全国2/3的地区,延续了3个月之久。

这次运动是日本工农大众反对日本统治集团的自发的群众性的战斗运动,由于缺乏组织领导而被政府残酷地镇压下去。但在“米骚动”的打击下,以官僚、军阀为主的寺内正毅内阁垮台。接替它的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政党内阁,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利益的政友会总裁原敬担任内阁首相。

1920年日本发生了经济危机,失业人数超过了120万。工人罢工斗争日益带有群众性。同时,贫苦农民反对封建地主的斗争也迅速增长起来。1920年日本发生了3000多次租佃争议。运动的浪潮遍及日本全国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