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的文化


波斯文化是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即西亚文化)中的一个支系。在西亚,最先创造文字的是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的影响下,苏美尔地区和周边各个国家的文化相继繁荣起来。

古波斯字母,外形如楔形,即是由楔形文字演化而来的。

大概自居鲁士时代起,古波斯语开始用楔形文字书写。古波斯的楔形文字,是依蓝和米底楔形文字的进一步发展。纯粹古波斯语的应用范围十分狭窄,只有地方和部落的意义。

帝国境内还使用其它各种语言和文字。埃及人使用埃及语,两河流域使用巴比伦语、依蓝语和阿卡德语,文字的形式也有所不同。贝希斯敦石刻便是用波斯语、依蓝语和巴比伦语三种楔形文字写成。

楔形文字主要用于石刻;官方的外交文件和商业文件,则使用与腓尼基的文字有密切关系的阿拉米亚语。

波斯帝国的宗教文化同样延续了苏美尔的自然宗教。

阿黑门尼德王朝建立了包括许多不同民族的大帝国,在宗教信仰上便出现了主宰宇宙的天神。大流士一世时,琐罗亚斯德教成为波斯的国教,阿胡拉·马兹达成为最高之神,是王权的保护者。在贝希斯敦石刻中,大流士把自己的一切行为,都说成是秉承阿胡拉·马兹达的意旨。所以在波斯帝国时期,琐罗亚斯德教已经注入了不少新的内容。在埃及和两河流域,地方的宗教信仰仍然存在。

琐罗亚斯德教的发展对其他宗教有不少影响。对太阳神密特拉的崇拜在琐罗亚斯德教中有一定地位,而有关密特拉崇拜的教义和教仪,在许多方面又和以后的基督教有类似之处。琐罗亚斯德教于南北朝时传入中国,称为袄教或拜火教。

波斯帝国的建筑在吸取两河流域和埃及的成果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建筑物一般都筑在高大的石台基上,居鲁士的陵墓就是建在六层石台基上的一座石屋,波斯王宫也都建在高大的石台基上。

保存下来的波斯诸王的宫殿和陵墓遗址,都可令人想见其当年的壮丽。波斯时期造型艺术的特色,是在吸取埃及和两河流域艺术成分的基础上,进行了独立的创造。薛西斯时期在帕赛波里斯建造的百柱大厅,便带有古代埃及建筑的风格。帕赛波里斯宫殿的人物浮雕、釉陶装饰和壁画,表明当时劳动者的手工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埃及人和巴比伦人,以及伊朗和中亚细亚的各族人民,在创造波斯帝国的文化中都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