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张择端又字正道,是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小时候,到汴京读书,后来专门学习绘画,在宣和年间(1119—1125年)时为翰林图画院待诏。《清明上河图》就是他的作品。
《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中国绘画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作于1100到1125年之间。描绘了清明节汴京城外沿河两岸的生活场面。画面全长528.7厘米,高24.8厘米,绢本淡色。画卷一展开,我们就像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城外的河边逐渐向市里走去,过了桥,再穿过城门,来到了热热闹闹的集市中心。作者在绘画时运用移动透视的方法、近大远小法和淡淡的光影,因而使画面显得引人入胜。
这副作品真实、具体、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都市生活的各个场面,他们当中已经有很多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史籍中得到了证实。画家感兴趣的,当然是集市中的各种买卖以及各式各样的人,和城中的各种建筑物:酒楼、药铺、香铺、茶铺、弓店、当铺,以及各种摊贩:做车轮的木匠、卖刀剪的铁匠、卖桃花的挑担……这幅画的中心是虹桥。桥上有不同的人,有骑马的、乘轿的,人山人海,十分热闹;桥下,船工们正驶着大船通过桥洞,船头有人在看船行驶的方向,而船两边的一人则用力地划着船,气氛让人觉得紧张。桥上的人在大声叫喊着,而船上的一人则绷紧了所有的神经,使出了全身的力,确保安全地通过桥洞——总之,《清明上河图》以它那高度的绘画技巧,使那些错综复杂和引人入胜的画面,成为永久性的历史记忆。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是极高的,成就是伟大的。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人物众多、场面热闹,在中国绘画史上是少见的。它有绘画的工稳与准确,同时又有写意点染的特色。这种工写并兼的人物画传统,《清明上河图》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因而在此之后,人们用了各种方式复制它,南宋和明代的摹本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