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


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急剧动荡的一个时期,一个高山为渊、深谷为陵的大变革时代。周王朝的统治彻底崩溃,贵族们对政治、文化、学术的垄断局面打破了,封建制度兴起,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商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出现了城市的繁荣。社会分工日渐精细,社会需要经常从事精神生产的人,“士”随之产生。“诸侯放恣,处士横议”,社会动荡不安。“志士欲救世弊,则殂精竭虑,举其知闻”(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他们既是学者,又是社会活动家,提出主张,创立门派,招收门徒,周游各国,奔走游说,献计献策聚徒讲学,着书立说,辩论驳论逐渐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令人鼓舞的“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中国历史上这一文化学术思想黄金时期的出现,与知识分子相对独立。孔子“待善价而沽”(《论语·子罕》)、庄子“无为有国所羁”(《史记》本传),都说明人身依附关系的消失。所谓百家,当然有些夸张,据《汉书·艺术志》载,“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即所谓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这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