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阿伦尼乌斯是物理化学的奠基人


阿伦尼乌斯是近代瑞典物理化学家。生于瑞典乌普萨拉。他在17岁时就进入乌普萨拉大学攻读物理学、数学和化学。后来为了取得博士学位。他搬到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在埃德伦老师的指导下研究电解。他在1883年发表第一篇论文,次年5月回到乌普萨拉大学进行博士论文答辩,并且提出他的尚不完善的电离理论。遗憾的是它的论文受到怀疑并被列入第四等勉强算是通过。在大学评议会上老师们并不承认这篇有创见论文的价值。

直到1886年在阿姆斯特丹和莱比锡大学留学时,遇上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范托夫等几位在物理上有贡献的科学家给予他的理论以坚决支持,并且和他一起进行研究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他的理论,才使这个理论逐渐得到承认。1887年阿伦尼乌斯在论文《关于溶质在水中离解》中才将较完善的电离理论公诸于世,在1890年以后基本得到物理界公认。1895年阿伦尼乌斯担任著名的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教授,1897年升任为该院院长;到了1902年又荣获英国皇家学会戴维奖章;并在1911年被当选为该学会的外国会员;1903年也因建立电离学说而最终荣获诺贝尔化学奖。阿伦尼乌斯在国外享有很高声誉,在国内却是在1901年经过争论才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

阿伦尼乌斯最杰出的贡献就是电解质的电离学说。他最先提出电解质这个电离学说是因为溶于水能形成导电溶液的物质。这些物质在任何溶液中,即使是在没有电流通过的情况下也会自己分离或离解成带电的微粒(离子),并且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

阿伦尼乌斯1912年出版了《溶液理论》一书。而电离学说就成为物理化学发展初期的重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