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冰总是结在水的表面


在冬天,一般只要温度计的水银柱下降到0℃以下,水就会马上结冰。

许多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水在4℃以上时,也是由于热胀冷缩,但是当它在4℃以下的时候,就又变成热缩冷胀了。

严寒的冬天,与冷空气直接接触的水,总是水面散热相当快。当水的温度在4℃以上时,因为热胀冷缩的关系,表面温度相当低的水,总要不停下沉,底部温度较高的水总要不断上升,从而形成对流现象。如此一来,原来上面相当冷、下面相当暖的水,很快就会达到温度均匀了。假如继续冷却,等到表面上的水冷到4℃以下时,它就变成热缩冷胀了,表面上的水反而比表面上的冰来得更轻(就是指比重较小),也就不再产生对流现象。因为没有了对流,水的温度很不容易均匀,在十分深的水里,尽管表面上的水已冷到0℃,但是底部的水还可能继续保持在4℃左右。所以总是表面的水先结冰。

水在结冰时,大约会增长十分之一的体积,所以它的比重变小,因此冰总是结在水的表面上。

可以说,水的这种脾气,对人类是相当有益的。要是水与别的物体一样,也是在冷凝时缩小,那天气一冷,水面上结成的冰就一直向下沉,最终,江河、湖沼里的水,就会连底冻结成一块,到明年融化起来可就困难了。

寒冷的冬天,河面上总是结着相当厚的冰,甚至人还能在上面走路或者进行滑冰运动。但在冰下面的水里,鱼及虾可以照样游动。为什么鱼虾不会被冻死呢,就是因为4℃左右的水保护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