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数学里要讲一一对应


我们讲求“一一对应”是数学上运用的最基本的关系。数字的来源相当早,有人类的出现,就有了数的使用。但是由于原始人类应用知识是极少的,且落后的,他们起初只知道“1”与“2”等数,后来,随着工具的大为改进,原始人捕获的猎物多得无法计清,他们为了计数,后来他们用结绳计数的方法来表示今天有多少猎物,这就是“一一对应”的雏形。

今天在大洋洲的一些部落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相当有趣的“一一对应”。他们用1表示“破褂子”,用2表示“帆船”,用3表示“帆船——破褂子”,用4表示“帆船——帆船”。但这些都只是原始的重复而已。在大洋洲的东南大陆的一些原始部落里,群族之间交换物品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的。

两个人带着果子和猎物,分别放在一块长长的树皮上,然后用头从一方转换到另一方,表示他们进行交换。但是,早期原始部落的人群在对交换的东西进行相互比较时,他们并不思考东西的个数,而只是建立了直观的“一一对应”关系。演变到后来,牧人们用来计算他的羊群时,也都是使用“一一对应”的关系。1个手指头弯过来意思是1只羊,两个手指头弯过来意思是2只羊,就是这样。

这样人们利用手指头表示法,可以数到10,发现不够又把脚趾头结合在一起加到20,但当发现手指和脚趾不够用时,用石头之类的东西作为一种标记,不断发展,经过数学和抽象能力的长期发展,“一一对应”的关系最终在实际应用中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