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彦统率的士卒要在面孔上刺字
在皮肤上刺字或是花纹,被叫做文身,是我国古老的文化风俗。中国最初的记载于《礼记》:“东方有夷,披发文身。”唐朝文学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讲唐朝文身流行一时,不光有专门从事这项专业的扎工,并且市场上还有专门卖刺扎工具的店铺。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的诗记叙元代时海南岛黎女文身的情景:“自持针笔扎向肌理,刺涅(染黑)分明非常细。”
文身有的归属宗教或是民族风俗,这尚且不说。而通常人文身,大致有三种情形。一种是为了好看。《水浒传》里的九纹龙史进同花和尚鲁智深,全都遍身花绣,就属于这一种。虽然这两个人物是小说家虚幻的,但是也说明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时尚。另外一种是被迫在面上刺的字。像宋朝犯人流放,都要在脸上刺明发配的军州,称做“金印”。还有一种,就是表示信仰同志愿的了。岳飞的母亲为了促使岳飞忠于祖国,就在岳飞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使岳飞牢牢记住不忘。
就在岳母刺字的同一时期,有一名抗金将领王彦,竟然同他率领的全军战士一起,在面颊上刻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小字,表示他们同敌人势不两立的战斗决心。因此这支军队又称“八字军”。
建炎元年(1127年),王彦率领七千人渡过黄河抗金,收回了新乡。之后被金军所包围,他们突围后,来到共城(今河南辉县)西山,创建了“八字军”。与此同时他又联络黄河以北的义军,一起抗敌,拓展到了十几万人,很多次击败来犯的金军。之后王彦奉命带领一些部队南下,被宋廷任命为前军统率。他率领的军队同金兵及刘豫的伪齐军打仗,多次立战功。绍兴七年,王彦被逼离开军队。因为他力主抗战,那力主议和的皇帝赵构与宰相秦桧嫌他碍事,便调他任邵州的(今河南邵阳)知府。一员武将,不可以到战场杀敌,却在堂中问官司,真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王彦闷闷不乐,于绍兴九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