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约”的形成


华沙条约组织直接产生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与北约组织的对抗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积极帮助一些东欧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签订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也因此扩张了前苏联的势力范围。

在北约组织成立之初,前苏联坚决反对,声明北约的成立并非是为了自卫,而是为了侵略,指责北约的矛头是直接指向前苏联。

北约建立后,美国又开始带头计划把联邦德国纳入北约。美、英、法三国于1950年举行一系列秘密会议,就联邦德国重建军队和加入北约等问题达成协议。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可以使西欧有更大纵深的防御地区,能够有力地对付来自“东方的侵略”。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强烈反对北约接纳联邦德国,认为这是复活德国军国主义,将构成更重大的威胁。

但是,美国等北约国家不顾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反对,于1954年10月正式签订接纳联邦德国的巴黎协定。

前苏联马上向这些国家发出照会,要求它们不要最后批准该协定,又提议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试图阻止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但均告无效。1955年5月5日,巴黎协定正式批准生效。

对此,前苏联、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东德、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八国于同月11至14日在华沙举行会议,缔结八国友好互助条约,建立华沙条约组织。条约有效期为20年,期满后可以延期10年;规定一个缔约国受到军事攻击时,华约组织国家将行使集体自卫权利,提供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的援助。华约最高机构是政治协商委员会,下设国防部长委员会、外交部长委员会和联合武装力量司令部等机构。至此,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终于完全形成。

前苏联在华约组织中居于控制地位。联合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均由前苏联人担任。前苏联除了利用华约对抗北约和与美国争霸外,还借以控制缔约国,甚至以华约名义出兵干涉。

20世纪60年代,东欧国家由于要解决国内发展问题,普遍出现政治经济改革动向,其中一些与前苏联发生矛盾,有独立发展的趋向。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在杜布切克等人领导下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前苏联对此极为不安,多次施压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停止改革,但未能奏效。8月20日晚11时,一架前苏联民航飞机借故在布拉格的机场紧急降落后,从飞机中冲出来的苏军突击队迅速占领机场。紧接着,装载空降部队的苏军大型运输机以一分钟一架的速度降落,同时,由苏、波、匈、保、东德五国组成的华约军队50万人,分18路突然进军捷克斯洛伐克,迅速占领全国,事件震惊世界。

1968年9月,与前苏联破裂关系多年的阿尔巴尼亚宣布正式退出华约。1976年后,越南、蒙古和老挝等国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华约活动,使华约势力向亚洲扩张,威胁中国等国安全。

1989年后,由于前苏联东欧发生政治剧变,华约各国原共产党政权土崩瓦解,前苏联解体,华约组织遂于1991年6月正式宣告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