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冷战就又开始了,国际政治局势出现了新一轮大分化,分别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

这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展开了长期对抗,在军事方面形成各自的军事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和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随着冷战的开始,美、苏两国在欧洲激烈争夺,从一系列冷战危机中逐渐产生两大军事集团。北约组织最先形成。

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用以遏制前苏联和控制西欧,并且成为美国对外扩张和抑制前苏联的政策基础。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以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威胁为理由,表示美国要代表“西方自由社会”抗击“苏联极权”,要在世界范围内承担反共义务。

1946年至1949年希腊内战中,美国向希腊政府提供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镇压了希腊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军,激化了战后欧洲的矛盾。马歇尔计划(欧洲经济复兴计划)旨在从经济上复兴和稳定西欧国家,达到既控制西欧和为美国商品扩大出口市场,又联合西欧压制前苏联的双重目的。英、法、意等西欧国家也担心难以独自对抗前苏联,也愿意利用美国力量压制前苏联。遏制前苏联成为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共同政策,这样就为建立北约集团在政治上铺平了道路。

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发生政治危机,亲西方势力失败并退出政府,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掌握政权,美国和西欧国家极为不满和大为惊恐,乘机加速西欧国家联合军事力量的努力。同年3月17日,在美国的鼓励下,英、法、比、荷、卢五国签定“合作和集体防御条约”(布鲁塞尔条约),以军事同盟为核心,进行多方面合作,口头上宣称是为了抑制德国法西斯复活,其实更是为了以集体的军事力量对抗前苏联,向建立北约走出重要一步。五天后,美、英、加三国举行会议,开始讨论建立更大的北大西洋“安全体系”,不久,美国国会通过“范登堡决议”,希望美国同西欧国家结成同盟。

此后不久,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进一步推动北约组织的形成。二战后,美、英、法、苏共同占领德国和处于苏占区内的柏林。不久,美、英、法三国合并其占领区,并且在其占领区内发行单独的货币“B”记马克,同时准备成立单独的政府,开始分裂德国。

前苏联决定针锋相对,在苏占区发行“D”记马克和筹备成立政府。1949年5月,西方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月,苏占区紧急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完全分裂。在此分裂过程中,双方对抗激烈。

1948年6月,前苏联封锁西方国家进入柏林的水陆通道形成了紧张的军事对抗局面,即“柏林危机”。双方都调集大量军队,美国甚至将其用于投掷原子弹的B—29轰炸机派往欧洲。一时间,纷纷传言第三次世界大战将要爆发。西方国家迅速行动,筹备成立军事集团。

7月,美国、加拿大和布鲁塞尔条约五国在华盛顿开始谈判成立北约,随后有丹麦、挪威、意大利、葡萄牙和冰岛参加。历经大半年的讨价还价后,12国于1949年4月4日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实行“集体防御”,当缔约国受到军事攻击时,其他缔约国将采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必要措施”。北约组织正式成立。其最高权力机构为部长理事会,并设立军事委员会和防务委员会等。此后,北约继续扩大。1952年,希腊和土耳其加入;195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加入北约,并且引发与前苏联集团的重大冲突,直接导致了华约组织的建立。

1951年,北约组织建立联合武装部队,成立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由美国人出任最高司令官,最高司令部下设三个战区司令部等机构。美国利用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由此加强了对西欧国家的控制,成为“盟主”,确立了美国在西欧的霸权,进而利用北约组织服务于美国的世界称霸战略。

北约组织内部常有分歧,尤其是各成员国对美国的称霸表示不满。1966年,法国因不满美国的霸道,奉行独立政策,要求修改北大西洋公约,恢复国家主权,宣布退出北约的军事机构,撤回法国军队,又于1967年迫使北约军事指挥机构和数万美军撤离法国。因此,北约组织内部也并非是铁板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