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居民


古代印度大体包括今天的南亚次大陆,除尼泊尔外的地区。

南亚次大陆的地理区域:喜马拉雅山脉与温德亚山脉之间的印度河、恒河流域平原,称为北印度;温德亚山脉以南为南印度。南印度是一个伸入印度洋的大半岛,东为孟加拉湾,西为阿拉伯海。在古代,除西北有开伯尔等山口可与中亚相通外,印度很难与外界接触。

印度内部的地理形势呈割裂状态,林莽丛生的文迪亚山把印度截成南北两半。北印度被塔尔沙漠及其附近的广大半沙漠地区分为东西两部,南印度又分为中央的德干高原和沿海平原两部分。

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很大。西北气候干热,雨水稀少,大部地区的农业都依靠河流泛滥和人工灌溉。恒河流域下游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宜植水稻、甘蔗。德干高原不宜农耕,南部沿海平原则较好。自然条件的差异,对古代印度各地区历史发展的不平衡起了一定的影响。

古代印度的早期居民必须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那时印度已有达罗毗荼人居住。公元前2000年代初,达罗毗荼人在印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从西北方侵入印度河流域。以后,从西北部陆续侵入印度的还有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以及其他种人。在不断的外来人入侵和内部居民迁徙的过程中,形成了印度居民复杂的现象。

从19世纪起,印度境内陆续发现许多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多数分布在文迪亚山以南。旧石器时代的印度人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可能还不知取火,不会耕种,也没有墓葬。新石器遗址分布得更为广泛,在恒河流域等地也有发现。这时印度人已经从事原始农业,驯养牲畜,制造陶器,造船,织布,摩擦竹木取火。他们已会建筑房屋,但很多人仍然洞居,在山洞中绘有壁画。同时,开始有了埋葬死者的习俗。

古代印度人最初利用的金属大概是黄金,制为饰品。公元前4000年代末和前3000年代初,各地出现铜制工具和武器。富藏铜矿的文迪亚山地区大概较早出现冶金术。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青铜器。这里的农业发展起来,形成上古的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