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


1483年5月28日,拉菲尔·桑蒂出生在意大利的乌尔比诺镇。其父乔瓦尼·桑蒂是乌尔比诺大公的御用画师,同时也是拉斐尔的第一个老师。拉斐尔7岁那年母亲去世,11岁时父亲又去世了。拉斐尔成了孤儿。这时大公的妻子艾丽萨维塔·贡萨戈收养了他。

1500年拉斐尔来到彼鲁其,并进了乌姆布尔美术学校的主任画师皮埃特罗·彼鲁其诺的画室。彼鲁其诺的抒情性艺术给了拉斐尔的早期创作以相当大的影响。

1504年拉斐尔前往佛罗伦萨,这里在他面前展示了研究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范画的广泛可能性。列奥纳多的《莫娜丽萨》已经问世,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已经立在辛奥利广场;圣玛丽亚德尔菲奥莱大教堂的圆顶耸立在城市的上空,这是布鲁奈列斯奇的作品,就连严肃苛刻的米开朗基罗都说这个作品“难能可贵,不能再好了”。在这里,拉斐尔的天赋初露锋芒——轻而易举地就掌握起绘画艺术的优秀成果,并在把得到的印象创造性地加工之后,用以丰富自己的艺术。

佛罗伦萨的15世纪大师们的现实主义吸引了拉斐尔,但他作为新风格的创造者,摈弃了这些大师们借以追求说服力的繁琐规定,走着一条综合法的路,典型概括之路。

他在佛罗伦萨时期的画大部分是表现圣母的。这些画富有诗意,并以形象生动的表现力和结构的明快博得好评。

文艺复兴时代的许多大师都画过圣母。但是,他们中任何人也没有达到拉斐尔那样的多才多艺,那种在处理妇女——母亲形象时的细腻的色彩。把《格兰杜卡圣母》和《德拉·塞吉娅圣母》这两幅杰作一比较,这一点就变得很明显了。在第一幅画里,年轻的玛利亚被画成一个沉沦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样子,这个世界与周围的一切都隔得无限地遥远。而她的母性情感的有分寸的表现是通过她那小心地抓着孩子的手的温柔的姿势表达出来的。与之并列的《德拉·塞吉娅圣母》完全象个世俗的人,而且甚或稍显平凡。然而,她的整个面貌却充满了真正的人的尊严和恬静的优雅。圣母有着一副意大利农妇的漂亮的面庞,她把儿子搂在怀里,奋力庇护他免遭痛苦。年轻的母亲穿的不是圣母的传统服装,而是画家的同代人们穿的布拉吉,她头上蒙着一条花格头巾。

1508年,拉斐尔与自己的同乡同时也是建筑学家的布拉曼特一块儿来到梵蒂冈宫廷,并按照朱理二世教皇的定单,开始搞一大套宫廷壁画。

在这套壁画中,拉斐尔表现出的是一位天才的构图大师和大型巨作的杰出画家。

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富丽堂皇的建筑术的沉静庄严的背景下,安排着人体和人群;这种建筑术把实际上并不大的房间的墙壁分隔开来,给人以非常宽阔的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根据希特勒政府的特殊命令,陈列馆的艺术珍品被运出并藏到几个根本不适宜保存绘画的密室里。

1945年5月,《西斯廷圣母》和与它在一起的许多杰出作品,经过查找,被苏联士兵在离德累斯顿不远的已经停止经营的采石场的落满灰尘的坑道里找了出来。希特勒分子把隧道的入口砌死了,而其周围为了伪装种上了草。从死中得救的《西斯廷圣母》被运到莫斯科,1956年又送回德累斯顿。在这幅作品中,艺术语言的极端的明晰,庄严的纯洁,是与思想意图的深度连在一起的。帷幕突然拉开,观众眼前站着一位手上抱着婴儿的母亲。圣母那安详的、象是“熔铸”出来一样的剪影,在辉耀的天空的明亮背景下清晰地显现出来。她迈着轻盈坚定的步伐向前移动着。扑面而来的风吹散了衣服的皱褶,使她的身躯显得更加鲜明。光着的两只小脚稳稳地踩在柔软的云彩上。西克斯特和瓦尔瓦拉跪着的身子沉入白色的云朵之中。身着沉重法衣的拙笨的老头儿西克斯特用手指着圣母要去的大地。具有上流社会风度的圣瓦尔瓦拉在极虔诚的沉默中一动不动。这些人物都负有思想上和结构上的任务:他们在突出圣母形象的崇高性的同时,使结构匀称起来。

少妇那美丽的面庞表现出巨大的内在力量。在她的脸上既有对幼婴的亲爱,又有对他命运的担忧,既有不屈不挠的坚强性,又有对所创功绩的伟大的感知——幼婴以圆睁的双眼注视着他面前的世界。

拉斐尔的作品完满地再现了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艺术风格。他被公认为罗马画派的首领,而此时的罗马画派占据了意大利文化生活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