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遇害


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人,1869年出生。他是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在印度被人们尊称为“圣雄”。

甘地于1888年留学伦敦学习法律,回国后在孟买当律师。从1893年起,他在南非长期进行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口号。1920年甘地回到印度,倡导对英国殖民政府“不合作运动”。甘地领导印度国大党积极开展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不久,国大党通过了甘地的“不合作运动”方案。从此,甘地一直是国大党的领袖,“非暴力”思想便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从开始领导国大党到印度独立,甘地在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甘地曾3次被捕,先后绝食15次。此外,甘地还主张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在反殖民主义运动中团结合作,并提倡进行社会改良及妇女地位平等。

1948年1月,印度发生了锡克族人和穆斯林教徒的纠纷。许多从巴基斯坦涌入印度的难民占领了穆斯林的清真寺,宗教纠纷引发了内乱。甘地为了平息这场纠纷,决心利用自己的巨大威望来解决这个问题。1948年1月13日,甘地又在新德里进行第15次绝食,甘地的绝食行动产生了惊人的效果。巴基斯坦的锡克族难民把其占领的清真寺还给了伊斯兰教徒,一场宗教纠纷终于平息了。几天前还在广场上殴斗的人们,现在又聚集在那里,盼望知道甘地的身体状况。但是,在印度浦那市的一家报馆里,纳拉扬·阿普迭和纳拉姆·戈德赛俩人读着甘地绝食的消息,内心痛恨甘地的所作所为。他们认为甘地提出的“非暴力抵抗”的口号是胆小鬼的懦言。他们理想中的印度,是绝不允许甘地这样对穆斯林友善和宽容的。于是,他们下决心要置甘地于死地。

已经78岁高龄的甘地在印度各界的请求下,终于在绝食121小时之后,于1月18日停止绝食。这时,阿普迭、戈德赛和戈帕尔、帕赫尔、卡尔卡雷、巴奇等6名狂热分子来到新德里海洋饭店第46号房间。他们要置甘地于死地,并且准备了一支老式手枪、两枚手榴弹和一枚炸弹。阿普迭拟订了一个刺杀计划,准备在甘地与公众会见的比拉大厦动手。这个计划规定:在1月20日(星期二)下午甘地会见公众的祈祷仪式上,杀死甘地;射击手巴奇在大厦服务人员休息室里,隔着小铁栅栏,正对着甘地每次坐的地方;戈帕尔和巴奇在一起,准备在巴奇开枪射击时,从窗口投出一枚手榴弹;卡尔卡雷带着另一枚手榴弹,站在甘地祈祷台前;帕赫尔拿着炸弹站在花园里,到时引爆,掩护同伙撤走;阿普迭和戈德赛负责指挥。

1月20日这天,阿普迭因在路上与出租汽车司机讨价还价,迟到15分钟。戈帕尔达到预定位置后,发现那扇窗子实际上是个位置很高的通风口,手榴弹无法投出去。巴奇心惊胆战,没敢开枪。卡尔卡雷犹豫不决,没有动手。帕赫尔拿出炸弹后,被一个小孩发现,遭警察逮捕。戈德赛因为住在原独眼人住过的房间,认为是不祥之兆,而行动不积极。刺杀甘地的计划终于没能得逞。剩下的五名刺客随着人群悄悄溜走。

半夜,帕赫尔在警察拷问下,终于招供出刺杀计划。但警察所负责人由于即将卸任,故对调查工作一直不尽力。他认为这件事是少数失去理智的人干的,不必惊慌失措,那些刺客不会再来了。

但是,刺客们很快又回来了。戈德塞、戈帕尔、阿普迭和卡尔卡雷等在孟买郊外一个火车站的一节车箱里,密谋了第二次刺杀行动,并决定这次行动由戈德赛一人持枪射击,阿普迭和卡尔卡雷做掩护。然后,他们重又回到了新德里。由于戈德赛从未放过枪,阿普迭在郊外对他专门进行了实弹训练。

1948年1月30日,甘地照常到比拉大厦做祈祷。这天中午,刺客们也积极准备行动。但上次计划失败后,他们担心警察一定会加强防范,对进入大厦的人严加盘查。为防止被人辨认出来,刺客们用穆斯林信女祈祷用的大披巾把戈德赛裹起来,男扮女装。戈德塞腰藏装有6发子弹的手枪,未经警察检查,便混入比拉大厦祈祷场地。

到了下午5时,人群突然一阵骚动,然后自动向两旁分开,形成了一条通道。甘地从通道尽头,慢慢地走过来。当甘地走到离戈德赛只有三步远的时候,戈德赛向前走了两步,按照印度传统的方式,把手放在胸前,向甘地鞠躬。人们都认为他是个虔诚信徒而没加注意时,戈德赛突然向半米远的甘地连开了三枪。甘地手捂胸口,挣扎了一下,然后慢慢倒下。“圣雄”甘地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24小时后,甘地的遗体按照印度的传统习惯被火化了。这天大约有350万人伴随着甘地的灵柩一直走到朱木拿河畔,向“圣雄”告别。

戈德塞当场被抓获。阿普迭和卡尔卡雷则于逃跑后两星期也被捕获。1949年11月15日,戈德赛和阿普迭被处以绞刑。卡尔卡雷、帕赫尔和戈帕尔被判处无期徒刑,21年后3人获释。巴奇因出庭作证,被免罪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