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摇篮中拼杀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国内、国际敌人的重重压力,大有一种要把十月革命扼杀在摇篮中的气势。

工人阶级胜利了,但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和灭亡的,他们到处组织暗杀、破坏和阴谋活动,妄图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国际帝国主义分子也极端仇视十月革命,他们一方面不甘心丧失在俄国的巨额投资和贷款,另一方面他们更害怕本国无产阶级学习俄国工人榜样,掉转枪口推翻他们的反动统治。

因此,从苏维埃政权建立的第一天起,国内外敌对势力就进行各种形式的破坏、干涉。在反苏的旗号下,国内外敌对势力互相勾结起来。英国政府大臣丘吉尔还公然叫嚣要组织干涉军,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1918年3月,英法美干涉军首先在俄国北方摩尔曼斯克登陆。社会革命党人柴可夫斯基成立了“北方政府”。同年4月,日英美军队又先后在海参崴登陆,在干涉军的支持下,谢苗诺夫在苏俄远东地区组织了反革命政府。同年8月,英国干涉军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配合下侵占了南高加索。欧洲和亚洲很多国家也纷纷参加了对苏干涉。但是,在武装干涉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英法美日四国。

受到帝国主义援助的反革命武装,同时在许多地区发动了叛乱:在北高加索和顿河一带,有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的叛乱。在伏尔加河中游和西伯利亚一带,有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叛乱,这个军团是由捷克斯洛伐克战俘组成的,共约5万人,对德和约缔结后,他们被允许经西伯利亚到法国去,但在遣送途中发动叛乱。

6月,在捷克军团占领下的萨马拉成立了名为“立宪会议委员会”的白卫政府。

在苏俄的后方,反革命分子活动十分猖獗。1918年7月,在莫斯科、雅罗斯拉夫里等城市发生反革命叛乱;8月30日,反革命分子甚至用沾了毒药的子弹打伤了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列宁。

敌人从四面八方向苏维埃政权反扑过来,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被反革命武装包围了。乌克兰、西伯利亚、巴库、顿巴斯等重要的粮食、石油和煤炭产区全被敌人占领了。由于原料和燃料的不足,约有40%的工厂停了工。人民忍饥挨饿,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工人每天只能领到八分之一磅的面包,有时甚至连这一点也不能得到保证。

但是,解放了的俄国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在布尔什维克党和政府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为了击退外国武装干涉,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工农义务兵役制。全国半数以上的党团员参加了军队。红军很快就发展成为百万大军。实行“红色恐怖”,以回击反革命势力的恐怖活动,回击他们刺伤列宁的罪恶活动。捷尔任斯基领导的苏维埃肃反委员会战果辉煌,揭穿了一系列反苏维埃阴谋。

在英国外交使团团长罗卡尔特主持下,反革命分子企图通过收买克里姆林宫警卫来扣留政府成员、推翻苏维埃政权的阴谋,也在这个时候破获而被粉碎了。

苏维埃政府还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把农民的一切余粮,有时甚至一部分必需的粮食收集起来,以保证军队的供应。

国家不仅对大工业,同时也对中小工业实行国有化,国家掌握全部工业品的生产和工农业产品的分配。商业往来这时候几乎完全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和经济破坏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政策,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采取的政策。它的基础和实质是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的军事政治联盟,正如列宁指出的:“农民从工人阶级国家那里得到了全部土地,得到了免遭地主和富农蹂躏的保卫力量;工人从农民那里借来了粮食”。

由于布尔什维克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了这些英明措施,苏维埃共和国迅速巩固起来,并取得了军事上的初步胜利。1918年下半年,东线红军把捷克军团打退到乌拉尔地区。南线红军在斯大林领导下,也打退克拉斯诺夫对察里津(后改名为斯大林格勒)的两次进攻,保住了这个战略据点。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轴心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结束。苏维埃政府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并公开帮助乌克兰、白俄罗斯人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