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史诗


古代印度有两大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是著名的梵文叙事诗,也是世界文字中最长的史诗。它比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的总和还多七倍。

印度—雅利安人的主要成就与其说是有形的,还不如说是无形的,这主要体现在语言技巧和诗歌想像力方面。雅利安人以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为文体,经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四部吠陀,世代口口相传。吠陀包含了印度—雅利安人的圣书和后来的印度宗教。与希伯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文一样,它们也被视为神启,但由于雅利安人没有文字,他们深信他们的神圣经文是“听来的”,而非受“启示”而得。由于没有与吠陀同时代的任何文字材料,因而数百年后才写出来的吠陀就成为印度历史上一个长时段的主要信息来源,其时间为基督教纪元前的最后两千年。

这一时期被称为吠陀时代。作为吠陀之一的《耶柔吠陀》,是一部奉献给祭司的手册。主要来自土著居民民歌的《阿达婆吠陀》,是一部被认为能有效地治疗疾病、唤起渴望、或摧毁敌人的咒语目录。四部吠陀中最古老、最重要的是《梨俱吠陀》(“智慧之诗”或者“知识”),这是一部由公元前1500年到前900年间的1000多首诗组成的总集,它们是献给雅利安诸神的。诗歌从敬畏与冥想的极致写到世俗的生活,表达了欣喜满足之情。生动而富有色彩的语言描述了因陀罗惊天动地的事迹,他是位“劈开大山之腹”,让水流奔涌而出的“舞动雷霆的人”。一首优美而率真的圣诗祈求黑天女神的保佑,因为她的光辉能“驱走黑暗”。一首略欠崇高的诗描述了一个赌博者对其不幸之掷的悲叹,“一掷过高”,这使其妻将他逐出门户,并令其岳母憎恨他。上佳的作品反映了诗歌对生活的高度感受。

古印度人已创作令人激动的史诗,用以纪念他们早期的历史,描写“英雄时代”个人的勇武和血腥的搏斗。大约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出现的同时,雅利安的吟游诗人也在用两部伟大史诗歌颂印度的英雄时代,它们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它们的最后形成比吠陀晚了几个世纪,反映了同样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一个关于俱卢王国皇家两个支派相互斗争的很一般的故事,情节却复杂零乱,充满了令人兴奋和诡异的插曲。它包含了一个罕见的一妻多夫制的例子(一位公主答应嫁给四位贵族武士兄弟,他们在一次新娘争夺战中赢得了她的芳心),也包括一个在一次骰子赌博中一掷失去王国的例子。一场真实的战斗在约公元前1400年发生于德里附近,这给故事带来了高潮。据说从希腊、中国和全印各地来的国王加入了战斗,战斗持续了18天,所有参战者均阵亡。在克里希那神的帮助下,五位幸存的兄弟光复了自己的王国。在数年的和平统治后,他们弃世绝尘,带着他们的共同妻子,一同登上喜玛拉雅山颠,进入神的城池。

《罗摩衍那》故事的发生地在俱卢王国的东部,该诗反映了有关德干的一些知识。它讲述了罗摩王子和她的美丽妻子悉达的历险故事。悉达由于苛毒的继母所设的圈套而遭放逐,被锡兰的魔王抓走,最后罗摩在忠实的盟友哈努曼将军的帮助下,救回悉达。一个阴谋使悉达陷入不平静的生活。由于被怀疑在遭监禁期间她的贞洁遭到沾污,她企图自焚,但火神阿耆尼拒绝伤害她,她的纯洁由此得到证明。

《摩诃婆罗多》最终定形于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非常像一部早期印度神话和历史的百科全书。僧侣在皇家祭祀圣仪上的吟唱表演,使之获得了宗教意义。最终是史诗,而不是吠陀,成为普通民众的圣经,部分原因是婆罗门严格地将吠陀研究限于高级种姓内,历史诗的吟诵却是任何人都能聆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