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
契诃夫,俄国著名作家,1860年出生在俄国亚速海沿岸塔干罗格城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的童年生活困苦,中学时代不得不一面求学,一面当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这使他很早就接触社会,从小养成注意观察周围生活和独立思考的习惯。1879年他中学毕业,1880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同年以安托沙·契洪特的笔名在幽默杂志《蜻蜓》上发表了最早的两篇作品,以此为开端开始他的文学创作活动。1884年大学毕业后,他一面行医,一面继续在各种幽默杂志上发表小说。在80年代曾先后汇集出版过3本短篇小说集,即《梅尔波美娜的故事》,《杂色的故事》和《在昏暗中》。
由于要赚钱养家和供自己上大学,他的创作不得不求速成。在1888年以前,他创作的题材之多、数量之大、速度之快,确实令人吃惊。在1883年至1885年期间,他每年都要写小说100篇以上,1885年最高达到129篇。他一生创作了470多篇小说,大部分(约400百篇)写于这个时期,而且多是短篇。
80年代正是沙皇政府镇压民粹派,为防范革命活动而公开实行高压政策的时候。进步杂志都被迫停刊,能合法出版的都是“为笑而笑”的庸俗刊物。契诃夫为了迎合刊物的胃口,逗人发笑,某些作品不免流于粗俗,后来他在出版文集时,毫不吝惜地舍弃了这些作品。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些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表面上写俄国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笑话,实际上却无情地嘲笑和揭露专制警察制度和小市民的奴性心理,如《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等;另一类是反映劳动人民的贫困和痛苦生活的,如《哀伤》、《苦恼》、《万卡》等。
《小公务员之死》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在看戏时打了喷嚏,把唾沫星溅在前座的一位将军的秃头上,他虽三番五次向将军道歉,仍唯恐将军大人不肯原谅而对他施加惩罚,从此心惊胆颤,惶惶不可终日,不久就一命呜呼。这个故事说明在黑暗的社会里,大官们的暴虐和飞扬跋扈造成了卑微的小人物的畏惧和奴性心理,使读者感到那种社会制度是多么不合理,多么不可容忍!
《变色龙》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一个人被狗咬伤手指头的案件。一开始他摆出架势,扬言要给狗的主人一点颜色看看。突然有人说,这是某将军家的狗,话虽然还不肯定,但这已足以使他担惊受怕了。他急得浑身发热,连大衣都穿不住了,立马改换腔调,袒护起狗来,并且反过来责备被狗咬的人:“把手放下来!……怪你自己不好!”可是这时又有人说那不是将军家的狗,他又改变了面孔。中间反复改变了几次。直到后来将军家的厨师走来,肯定说将军家没有这样的狗,警官的态度顿时改变,断然宣布:“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弄死它算了。”哪知道厨师的话还没有说完,他接着说,狗不是将军家的,却是将军哥哥的。于是,他马上又换了一副脸孔,对那条狗赞不绝口,夸它机灵,能一口就咬破人的手指头。他还训斥那被咬的人道:“我早晚要收拾你!”通过奥楚蔑洛夫态度的几次反复,作品生动地勾画出一个欺压百姓、阿谀权贵的奴才的嘴脸。
《普里希别叶夫中士》里刻画的则是一个自愿为统治阶层效劳的走狗的形象。普里希别叶夫虽然已经退伍,却还以卫道士的面貌出现。他不许人们聚集街头,不许人们唱歌,不许晚上点灯;他盯女人的梢,察看她们有没有不规矩的行为,甚至记下“违法者”的名单,准备向当局报告。深刻地刻画了专制制度下俄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生活的痛苦。
中篇小说《草原》(1888)的出版,是契诃夫80年代创作中的一件大事。和其他短篇小说不同,它不是通过描写个别人物的遭遇来反映社会,而是通过主人公——九岁的叶果鲁希卡从乡村到城市的一次旅行,广泛地描写了大自然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整部作品充满了作者对俄国命运的关心和对幸福前途的憧憬。它告诉读者,草原是美好的,人民也很有智慧,但是在草原上奔驰的没有人民的英雄,只有贵族、商人和神甫等同广阔的草原不相称的人。作者通过叶果鲁希卡的幻想,表示期望未来的俄罗斯大地应当由人民来主宰。
90年代成为契诃夫创作的繁荣和成熟时期,他写的许多优秀名篇都产生于这个时期。其中暴露社会黑暗和抨击托尔斯泰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作品占相当大的比例,如《第六病室》、《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带阁楼的房子》、《醋栗》、《套中人》等。
《第六病室》是契诃夫库页岛之行的产物。它描写一个发生在外省小城医院里的故事。这所医院里的第六病室是专住“精神病患者”的。病室阴暗潮湿、臭气薰天、拥挤混乱不堪,看门人象狱吏一样肆意殴打病人、克扣病人的食品。“患者”到了这里不是得到治疗,而是遭到非人的虐待。医生拉京曾经对这种状况表示过不满,但他信奉的是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的理论,一点也不进行斗争,只是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一次,他值班巡视病室,结识了因反抗专制压迫而被关进来的“病人”格罗莫夫,两人谈得很投机。此后不久,拉京本人也被诬告为“精神病人”而关进了第六病室,照例遭到看门人的毒打。这时拉京才醒悟过来,认识到“不抗恶”是错误的,但是为时已晚。他被打后,第二天就死了。
契诃夫还写过许多剧本。在80年代,他写过一些独幕剧,其中较著名的有:《蠢货》、《求婚》等。这些剧本带有闹剧的特点,都很幽默,但反映的生活面不广,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喜剧性的情节嘲笑小市民的庸俗和地主的卑劣。
契诃夫最有名的一个剧本是《樱桃园》,描写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贵族庄园彻底崩溃的情景。朗涅夫斯卡娅和戛耶夫这些旧时代的贵族,只会空谈而不务实际,喜欢幻想而无实践能力,他们只知整天悠闲自在地消磨时光,可是灭亡的命运已在等待着他们。他们对新形势毫无适应能力,结果坐吃山空,荡光了家产,卖掉了樱桃园。“贵族之家”终于经济破产,道德堕落,彻底崩溃。代替他们的樱桃园新主人是商人和企业主陆伯兴。他精明强干,头脑清醒,拥有资本。他不顾什么“美”感,废弃古老庄园,兴建新别墅,完全从经济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所以,他刚买下樱桃园,旧主人还未走,就立即开始动手砍伐樱桃树了。他是“一个看见什么就吞什么的吃肉猛兽”,的确,正是这个新起的资产阶级“猛兽”,“吞吃”了贵族的庄园。
契诃夫是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作家。他痛恨沙皇专制制度,反对黑暗反动势力。1900年他当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但到1902年,当沙皇政府下令取消高尔基的名誉院士资格的时候,他立即和俄国著明作家科罗连柯一同发表声明,放弃院士学位,以示抗议。契诃夫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的感情,关心当时中国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契诃夫曾经约请高尔基一同访问中国,但是长期患病使他没能完成自己的心愿。1904年7月15日,契诃夫因肺病恶化医治无效去世,一生只活了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