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开刀”


时间已进入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虽然在欧洲已燃烧了3个年头,但却一直没有触及当时世界以“暴发户”而著称的美国人。

然而在希特勒的心里却早就作好了打算,不仅“早晚要对付美国”,而且也要“狠狠地”对付。因为,希特勒的根本目标是要征服世界,并与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瓜分整个地球。如果不征服美国,希特勒的狂妄野心自然难于得逞。

在战争的头2年中,尽管希特勒对美国的军事力量给予极大的蔑视,却又极力阻止美国“过早”地卷入这场战争。当时希特勒的如意算盘是,在外交上要又打又拉,威逼利诱,确保一个时期只有一个主要的作战对手——即“一次对付一个国家”。表现在军事战略指导上,则要先行打败英国和苏联两个敌人,而后对付美国,以便能在日本和意大利的帮助之下,轻而易举地迫使处于孤立无援地位的美国向其屈服。

为了贯彻“一次对付一个国家”的方针,确保德国在对美国“开刀”的准备工作就绪之前,使美国不卷入战争,希特勒密令德国驻华盛顿大使馆,要把阻止美国参战作为至高无上的天职。为此,可采取一切手段,诸如贿赂美国国会议员,收买一些知名的作家或社会名流,秘密资助“美国第一委员会”等,来支持美国孤立主义者,全力促成美国暂不卷入战争,或者至少不使美国在战争中加入德国的敌人的行列。

通过分析当时的国际战略格局及其力量对比,希特勒认定:美国的面前摆着三条路:或武装自己,或支援英国,或在另一条战线上作战。“如果它援助英国,就不能武装自己。如果它抛开英国不管,英国就要被打垮,那时美国就会发现自己处于单独同三国条约国家作战的境地。但是,美国要想在另一条战线上作战,是绝对不可能的”。也就是说,美国不卷入战争,有着极大的客观必然性。

问题的关键在于希特勒并非不想“收拾”美国,而在于选定什么时候动手,眼下他的当务之急是要打败英国。到了1941年5月,鉴于即将对苏联发动进攻,希特勒更是希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发生会导致美国参战的事件。

7月9日,尽管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美国军队将接替英国对冰岛的占领,德军内有指挥官提出“应该把美国占领冰岛看作是参战”。但是,在希特勒看来,一方面,因为东线战事需要投入空军的全部力量,他不希望分散空军力量,哪怕只是一部分,因此,他迫切希望美国的参战能再推迟一两个月。

另一方面,他以为在东线作战如能获胜,将对整个局势起巨大影响,说不定还能对美国态度起巨大的影响。

因此,尽管“罗斯福总统已经下令他的舰只一经发现德国舰只立即开火,”但希特勒则命令德国舰只在遇到美国舰只时不要开火,但在遭到攻击时可以进行自卫。

希特勒此时对美国的百般忍耐,正是想在对美国“开刀”之前,先把握刀的拳头收回来,以便打出去更有力,对美国的损伤更大。